找到相关内容347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活中的禅修

    慧才能成熟。五根更成熟时是五力,五力更加强后,进入,进入见道位,体证身心的实相,呈现般若而成为圣者,此慧是修所成慧,是真正的般若。仍以念觉开始,以觉性来贯穿,再来是择法觉,观察身心的...黏着任何外境或现象,不被感受、念头拉着跑。例如,身体病痛时能不生气,因为有很强的觉性,习气不再产生。之后是修道位的八圣道。八圣道是中道,是生活中的一种实践。第一正见,要有正确的因果观念,正确的原因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052868.html
  • 佛教名相贯通

    4、三十七道品:即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、八正道等科。  (1)四念处:又名四念住、四念处观,是防止杂念妄想生起,以得真理的四种法门,即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,以...信根等五根,而产生和增长的五种能够维持修行,获得解脱的力量。与五力相应,五根分别是信力、进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。  (6)又叫“分”,“”,“觉意”,“菩提分”等,是五根...

    熙明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5563393.html
  • 涅槃之研究

    清楚的修法,表示若不透过修禅定,是不容易解脱的。另外六随念娖、(意)、八正道、九善法、十法,已包含八正道、正解脱、正智。娭安那般那念可俱修四念处,,所以功德很殊胜。娮以下从他经中概括的举出...修能得现法漏尽涅槃或阿那含果宧   戒清净义,渐渐至心,由心至见,由见至无犹豫,由无犹豫净至于行迹,由净行迹得至于道,由于净道得至知见,由净知见得至涅槃。宭   5.三十七道品法能令到解脱处...

    释性仪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250193.html
  • 求道必先务本——对阿含圣典地位与价值的重新思考

    、法、僧的净信及圣戒的成就。具足五根五力中的信根信力一方面依靠亲近善士,听闻正法,一方面依靠如理思维,法随法行,由此才能进入圣流。  (5)的实践  是念、择法、精进、喜、轻安、定、舍觉,修习满足,终必灭除痛苦。亦是四念住修习贯穿始终来圆满。释尊告诉萦发目键连说的大意:修习时,其观察对象与四念住完全相同,都是针对个人身心所摄的身、受、心、法,不断地努力地观察、觉知五蕴的...

    向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1451430.html
  • 阿含道性 (上)

    我们所说的不管念头的内容好坏,现在在想什么?在想所有的佛法,包括持戒、修定、开悟的方法,我们都要清清楚楚。   以四念处为首,修,才能得到三明八解脱,这正是四念处法门为首,而进一步透过的...也要透过一步一步的前进,也是要有次第性的,透过八正道,十正行也是一样,都是有次第性,一步一步的。   三、随时性   第三,是[随时性])。随时性,实际上是顺著缘起,刚才的次第性,也是随顺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2953172.html
  • 佛法的修行方法(一)──四念处:《念处经》

    过去、未来诸如来、无所著、等正,悉断五盖、心秽、慧羸,立心正住于四念处,修,得无上正尽之;我今现在如来、无所著、等正,悉断五盖、心秽、慧羸,立心正住于四念处,修,得无上正尽之。...谓观法如法,谓。若有比丘、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,是谓观法如法念处。” 若有比丘、比丘尼,长则七年,短则七日七夜, 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,必得二果:或现法得究竟智,或有余得阿那含。”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553552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

    13. 、14. 八圣道、15. 入出息念、16. 三学、17. 四证净。   三、《杂阿含经》中“境”“智”两大知识系统   《瑜伽师地论.摄事...五蕴)、处品(六处)、缘品(含缘起、四食、四谛、界、受)。“智”的知识系统,含有道品(含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根、力、、八圣道、入出息念、三学、四证净)。“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647084.html
  • 释恒强:《阿含道次第》讲纲(下)

    心秽.慧羸。立心正住于四念处。修。得无上正尽之。若有未来诸如来.无所著.等正觉悉断五盖.心秽.慧羸。立心正住于四念处。修。得无上正尽之。我今现在如来.无所著.等正。我亦断五盖.心秽.慧羸。立心正住于四念处。修。得无上正尽之。云何为四。观身如身念处。如是观觉心法如法念处。   云何观身如身念处。   (四威仪)   比丘者。行则知行。住则知住。坐则知坐。卧则知卧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676942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中的居士修行方法

    的入手方法。不净观用来对治对人、我的贪爱,数息观用来对治散乱,使心念专注。修习数息观可以圆满成就四念处、、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法而证涅槃。因此在汉传佛教中,这二者被视作“二甘露门”(甘露是印度神话...”,这也是传统认为居士所能证得的最高果位。在《杂阿含经》中,也未见佛为居士授记得阿罗汉果的例子。  见道之后,居士的修行方法与出家人已无太大区别。如、八正道是僧众主要的修行方法,但佛也为居士讲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147799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

    如法,谓。」 此处指出,禅修者要观察自己当下心上的结、五盖(欲、瞋恚、睡眠、掉悔、疑)、(念、择法、精进、喜、息、定、舍):(a)当内六处与外六处接触时,心上有无「结」的生起?(b)有无「五盖」的生起?(c)有无「」的生起与增广?如此不断觉察自己当下所生起的念头,在正念正知的观照下,恶法渐减,善法增广,如此层层清除自己内心的无明烦恼,最后看清诸法无我,便能放下执着而得到心灵的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447826.html